這是很好也很適合的選擇,洛馬也幫過多國潛艦升級改良或修改整合,我們原本就沒現成潛艦設計圖,本來就是從零開始風險都一樣,最早之前先紅區戰系裝備有確定有著落並選定洛馬戰鬥系統了,有大約規格才進行構型設計定型並已在今年六月設計完成確定,再以此構型請各有意競標細部設計團隊提出計畫供我們評選,完成一步才再走下一步是很穩的作法擷取各方成熟優點設計雖不會是最先進但風險會降到最低。
只要不是韓國團隊都好,否則以韓國奸詐民族性格我們花錢也學不到技術還真可能直接沉入海裡坐底浮不起來!
【獨家】美商洛馬任國造潛艦總監 構型歐洲設計、建造日本技術
潛艦國造專案小組經過分別評選來自歐美、印度、日本、韓國等7個不同的團隊,所提出的建議計劃書後,專案小組己確定首艘IDS構型採用歐洲設計,目前在合約設計也採用此構型,並進入技術文件與工程要求的製作,預定明年2019年3月進入細部設計的階段。至於IDS建造時所需要的技術顧問團,目前台船傾向由日本團隊擔任建造技術總顧問,其模式就如同高鐵的模式。
據指出,這次來台參與IDS的國外團隊都是具有製造設計與系統整合潛艦經驗,因此在各自提出的簡報中,涵蓋了潛艦實作績效、構型設計規劃、建造技術支援與系統整合等部分,因此每個團隊不是單單只有構型儎台的部分,是就潛艦的整體規劃與建造能力的一貫性,評選出IDS所需要的構型與後續建造的技術支援。
美商洛馬任系統總顧問 負責統合國際團隊造艦
據了解,就因為各團隊提出都是成熟的潛艦設計與建造技術,因此海軍與台船採用各別挑選,並不是由一個團隊通吃,雖然會增加建造時的風險,但整個IDS的系統整合總工程顧問是由美商洛馬來擔任,加上紅區戰鬥系統也是由洛馬來統籌的配合,自然能把建造風險降到最低。
知情人士表示,IDS是從無到有,國內根本沒有潛艦設計建造的技術與經驗,這就像蓋一棟大鋼構大廈,要找建築師來設計,營造廠來建造以及顧問公司的監工三個部分;潛艦建造也是如此,除了構型設計,接下來就是建造技術,但系統工程總顧問也扮演著關鍵角色,雖總顧問不負責設計與施工建造,但建造所有工程施作與主系統、次系統裝備能不能結合,都要先經過總顧問的檢視與認可後才能進行,若其中發生問題,也是由系統總顧問來解決。
IDS採歐日混合技術造艦 洛馬評估「沒問題」
據指出,IDS構型已確定採歐洲設計進行合約設計與細部設計,未來建廠的規劃是由日本團隊提出,建造時的焊接、鋼材檢鑑、裝備運轉測試等多項目的技術顧問也考量由日本三菱重工退休的資深技師來擔任,這樣的組合台船內部曾提出質疑,畢竟歐規與日規的潛艦在設計與實作部分多有不同,日籍技師未來是否能克服這些的不同。
據了解,經美商洛馬總顧問的檢視評估,加上海軍本身的潛艦小組的外籍顧問的評估都認為是可以克服,並以國內高鐵為例,採用歐洲系統,但是使用的卻是日本製造的列車,因此只要在系統整合上強化,IDS歐洲設計、日本建造技術支援,加上美商在系統整合的嚴格管控,建造首艘IDS採混合技術就不是太困難的問題。
國防部專案小組接受外籍顧問的建議,IDS的尾端不用傳統的十字型尾翼,而是採X型尾翼。(取自推特)
韓國團隊曾爭取系統工程總顧問 最後仍由美商洛馬拿下
據指出,韓國團隊這次前來參與,其真正強力角逐的是在系統工程總顧問的部分,因為韓國簡報中,強調從1983年開始自製小型潛艦,歷經從德國引進209型與214型潛艦並自行建造,到完全自製在今年9月下水的3000噸級KSS-3首艦安昌浩號的30多年來從未間斷的建造經驗,其間發生多次系統問題也都與國外團隊一一克服,並替印尼建造潛艦的實例,在系統工程總顧問是相當有經驗與成績,但考量IDS整體還是由美方在主導下,美商洛馬團隊還是首選。
據指出,IDS在第一個歐洲團隊在進入初步設計後,因今年4月美政府對IDS開綠燈後,在美商的主導與歐日商的串連上,才能IDS的後續設計工作加速,並同時進入建造工程的準備,因此不但可在2019年3月進入細部設計階段,將合約設計圖發展成詳細建造藍圖,包含如裝備表,材料表及相關製造所需資料,並在2020年底完成所有的設計。同時在2019年底潛艦廠區也將動工興建,配合在2020年底完成設計標案後,2021年進入IDS建造階段。
2019年底潛艦廠區將動工興建,配合在2020年底完成設計標案後,2021年進入IDS建造階段。(合成畫面)
【獨家】台船聘日本團隊任潛艦國造顧問 躲衛星偵照採封閉式廠房
潛艦國造IDS戰鬥系統由美商洛馬公司進行系統分析與整合,其建造技術指導方面,台船將聘用日本技術擔任顧問。(圖片取自總統府Flickr)
潛艦國造IDS在儎台構型已定,戰鬥系統也正由美商洛馬公司進行系統分析與整合,接下來就是建造技術指導的可靠度,據指出,台船經過外籍顧問的分析,將聘用日本技術顧問,進行規劃建造「造修合一」的潛艦廠房與測試平台等,以及未來焊接鋼板等技術的指導,日籍技術顧問都將擔任重要的角色。
據了解,台船興建「造修合一」的潛艦廠區,採用封閉式的廠房,其隱密性除了衛星無法從上空拍攝之外,建造過程中廠房機械門關起來,外面無法窺得建造的進度與潛艦內部要裝何種裝備,待潛艦建造完成後用軌道拉出,便可直接下水。
目前「造修合一」的潛艦廠區規劃書已由來自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潛艦部門的資深工程師完成,據指出,這些工程師都來台到台船選定的廠區位置進行現場勘察,並花了近四天的時間將預定的廠區所有資訊都詢問詳盡後,才提出建造廠區提出工程上需要專業的注意事項外,以及計算廠區內需要那些機器裝備,以及多少的機組與安裝位置。
潛艦「測試平台」專區 日籍顧問撰寫規劃書
據指出,除了「造修合一」的潛艦廠區之外,還有一處「測試平台」專區,這個專區是用來進行潛艦(不包括戰鬥系統裝備)內部各系統要安裝前的性能測試,以最簡單的空調設備為例,除了要測試本身是否有達到要求的規範外,更要與主機先進行聯結,看看兩者之間聯結的情形;或是其他動力系統一起聯結運作測試,是否達到標準,在一切測試成功後,才逐一按步驟將各項設備安裝到潛艦內部,並與系統聯結後再進行潛艦地面上的測試。因此測試平台專區的重要性,不會比焊接技術要低,而測試平台專區的規劃書也已由日籍顧問進行撰寫。
另外,建造潛艦最基礎的焊接技術上,台船除了原有的德籍顧問之外,日前透過日本團隊的管道,聘請了多位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退休的潛艦焊接技師,就潛艦焊接所需要的一到七級的焊接技術,逐一進行指導與訓練,據指出,初級階段的日籍焊接技師已陸續抵高雄,開始教導台船招募的新員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初級潛艦焊接技術的訓練;初級訓練結束後,再進行潛艦中級焊接技術的訓練。2021年啟動建造時,將可培訓完成具有合格認證的高級焊接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