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軍強化潛艦救難機制 已委請美方評估增購方案

朱明

海軍長期以來一直不具備完整的潛艦救難能力,有鑑於現役的四艘潛艦與未來潛艦國造IDS的需求,據指出,海軍透過美國軍售案的管道,委請美方由專業單位就我方潛艦救難平台進行檢驗與評估,再由美方提出我方未來在潛艦救難能力上,增購DSRV(深潛救難載具、潛艦救援艇)等相關設備與強化救援機制的建議。

潛艦救援是一項高度專業的技術,除要有先進的水下救援裝備之外,水下救援的經驗更是重點,因此海軍編列了1200萬元委請美方專業單位,對於我方現役的茄比級「海獅、海豹」與劍龍級「海龍、海虎」潛艦,以及負責潛艦救難的兩艘「大湖級救難艦」,分別為大湖號(ARS-552)與大屯號(ARS-556)救難平台進行檢驗,據指出,美方人員已前往高雄左營軍港,完成潛艦各個接口進行丈量尺寸,與救難艦的相關設備進行檢視,並了解海軍整套的潛艦救難機制,再提出未來精進的建議方案。

(資料來源:台灣採購公報網)

考量搜救時間運送 不能全依賴美軍

因目前海軍具有潛艦救難的大湖號與大屯號救難艦,僅有減壓艙、潛水救生鐘卻缺乏水下遙控載具系統以及DSRV(深潛救難載具、潛艦救援艇)等更先進的水下救援裝備;因此這次的委託案是請美方提出具體可行的潛艦救難方案。

據了解,海軍考量未來潛艦國造IDS建造原型艦後,有相當的潛艦數量,以及建造過程中,多項的水下測試時,也都需要有潛艦救難設備的救難艦,雖然過去台美雙方曾簽有協助我方潛艦救難機制,一旦我方潛艦出狀況,由美軍以空運方式將DSRV與操作員,空運至靠近失事地點最近的機場,再轉運至碼頭邊上救難艦後,再執行搜救;但此機制時間與運送的不確定因素,造成不能完全依賴美軍的救難機制,因此DSRV潛艦救難艇有其優先獲得的必要性。

救難艦高齡逾70 今年起國造汰換

國防部今年也將啟動「新型救難艦」籌建案,採國艦國造方式,分批汰換六艘服役逾七十年的「大字號」救難艦艇。

因潛艦救難艇屬次救難裝備,裝備敏感度亦低,要引進國外技術協助來建造或是直接採購,待美方的評估報告出爐後,將美方建議所需的裝備,納入代號「安海計畫」建造新型救難艦規格裝備之中。

 
海軍大湖號救難艦,服役已逾七十年。(資料照)

海軍大湖號救難艦,服役已逾七十年。(資料照)

新型救難艦(安海計畫)

1.雙俥、雙舵及可變螺距螺槳推進器,具艏、艉輔助推進系統,可原地360度旋轉與側向移動。

2.具動態穩定系統。可於海象4級下執行救難及水下打撈任務,並於海象5級(含)、海流2.5節以下具定位能力執行救難作業。

3.可拖帶3萬噸(含)以上之船隻,最大負荷可滿足至10萬噸。

4.具備海上消防噴灑作業能力及海洋污染基本處理能力。

5.可視任務搭載水下遙控載具系統(ROV,作業深度200公尺以上)及水下救援裝備等救難系統(潛水鐘)。

6.具備救援直升機起降平台及人員救難艇。

依照2017年3月年度敦睦艦隊開放參觀時公布的資料,新型救難艦模擬數據為尺寸80 x 15 x 8m,排水量3000噸,航速18節,續航力1000海里。

2018年11月27日,民進黨立委蔡適應今表示,國防部已經採納他的建議,將新型救難艦換裝「安海計畫」時程大幅提前10年,首艘新艦將於2023年完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漢天命理地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