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治胃食道逆流 須先調體質療程較長

台灣新生報作者【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6年1月11日 上午12:00

中醫師盧和聖表示,胃食道逆流屬於傳統中醫胃脘痛等範疇,常分肝胃不和、肝鬱化熱、脾虛氣滯、脾虛胃熱、氣滯血瘀等五類型。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不是以短暫性制酸、消炎、止痛為目的,而是以調理體質為重點,所以常需耗費較長療程。盧醫師指出,是肝胃不和通常會出現胃脘脹 滿、作痛、不舒服,以及兩脅疼痛、胸悶、胸骨後灼熱感或灼痛、氣從胃上逆、泛酸呃逆、胃口不好等症狀,治療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

肝胃鬱熱通常會出現心下或胸骨後燒灼感、反酸嘈雜、性情急躁、愛發脾氣、面赤、身體燥熱、脅肋隱痛、大便乾硬、口乾口苦、愛喝冷飲等症狀,治療以疏肝理氣、清熱和胃為主。

脾虛氣滯通常會出現胃脘脹滿隱痛、胃口變差、心下或胸骨後灼熱感、氣從胃上逆後較舒緩、大便失調、泛酸或泛吐清水,治療以理氣和胃、降逆止呃為主; 脾虛胃熱通常會出現胃脘隱隱脹悶作痛、胃嘈雜、心下有灼熱感、胸中煩悶、飲食不當或飲酒過量易誘發、泛酸、吐酸水清水、氣從胃上逆、胃口不好、大便時硬時 稀、口乾愛喝水,治療以和胃降逆、消痞除滿為主。

氣滯血瘀通常會出現持續胸骨後疼痛等症、身體乏力、精神倦怠、臉色無華、身材消瘦、氣短懶言、口乾咽燥、吞嚥困難狀,治療以益氣養陰、化瘀散結為主。

針灸療法有助改善症狀,適合取肝俞、膽俞、內關、丘墟、期門、中脘、內庭、足三里、陽陵泉等穴道。

針灸療法有助改善症狀,適合取肝俞、膽俞、內關、丘墟、期門、中脘、內庭、足三里、陽陵泉等穴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漢天命理地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