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節氣已來到「小雪」、「冬至」轉眼到來,為什麼還不冷啊?其實台灣並不適用傳統節氣,秋冬氣溫仍高,所以大家如果要進補,記得以溫補、涼補為主!像是四神湯、冰糖蓮子都適合,黑芝麻、海帶等黑色食材也能滋補腎氣,千萬不要補錯了,效果適得其反。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1.yimg.com/bt/api/res/1.2/EBqgLUfN_gtffKoqsjFVrw--/YXBwaWQ9eW5ld3NfbGVnbztxPTg1O3c9NjAw/http://l.yimg.com/os/publish-images/news/2015-12-03/6d94a140-9987-11e5-be3a-6b987adac5c1_s_m111730_103426_1448876341.jpg)
中
央氣象局最近預報「入秋」以來首波冷氣團報到,讓許多人摸不著頭緒,明明節氣已是「小雪」、「冬至」轉眼到來,為什麼才「入秋」?氣象局解釋,24
節氣的天氣型態是以中國華中、華北為主,台灣並不適用,中醫師建議,台灣冬季均溫偏高,四神湯、冰糖蓮子等料理,更適合冬季養生。
《台灣不適用傳統節氣》
氣
象局曾進行「台灣24
節氣與氣候」研究,從1981~2010年共30年的統計資料及氣象觀測,歸納出本土性的節氣氣候特徵,由於台灣緯度低,且屬副熱帶海島型氣候,與中國黃
河流域地帶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差距,因此並不適用傳統節氣,尤其「秋分」之後的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節氣,意義不大,必須搭配
氣象資料,才有參考價值。
《今秋最溫暖,均溫26度》
北市天文館指出,從地球觀察,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度,環繞一圈的時間稱為「回歸年」,古代曆法學家為使農民得知寒暑氣候變化決定農事進展或作為生活起居參考,將每年冬至到隔年冬至的一回歸年分為12等分,稱為中氣,再將2個中氣分為節氣,形成24節氣。
氣象局表示,台灣春秋兩季並不分明,春天是3至5月,夏天為6至8月,秋天是9至11月, 12月至隔年2月則是冬天,截至11月25日,秋季均溫為攝氏26.02度,可能是1947年以來最溫暖的秋天,創下一甲子以來的紀錄。
《冬季養生,四神湯最適合》
衛
福部新營醫院中醫師余佳航指出,一入秋,大家就急著進補,此時氣候仍偏熱,人參、當歸、川芎、何首烏、茴香、丁香等藥材太燥,如果要吃薑母鴨、羊肉爐、麻
油雞等藥膳,最好酌加白果、茯苓、蓮子、芡實、山藥、苡仁、玉竹、百合、天門冬、麥門冬等藥材,四神湯、冰糖蓮子等料理,更適合冬季養生。
《黑色食材可滋補腎氣》
奇
美醫院柳營院區中醫師唐玫珊也建議,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八珍湯等藥膳,可補脾胃及氣血,但吃多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腔潰瘍、便秘、流鼻血等症
狀,可喝綠豆湯、冬瓜茶改善;平時吃些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海帶、香菇、紫菜、烏骨雞等黑色食材,有助於滋補腎氣,也可以自己煮四神湯、何首烏雞
湯及狗尾草雞湯,全家都能吃。
【本文原始出處來自《台灣好食材》】